��
类型:转载 |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 作者/推荐人: 广东教育研究 | 点击量:344516 | 时间:2020年10月29日 18:06:11 |
钱扬义教授受邀参加“粤教同一堂课·走进广东实验中学”2020年高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新课标新教材网络教研活动 以下为转载原文
【资讯】粤教同一堂课·走进广东实验中学 探索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新路径 10月27日上午,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主办,广东实验中学承办的“粤教同一堂课·走进广东实验中学”2020年高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新课标新教材网络教研活动在广东实验中学高中部举行。
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海东教授、教学教材研究室曾令鹏主任,教育部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王祖浩教授,教育部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钱扬义教授,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化学教研员吴运来,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化学教研员、高中教育教学研究室副主任王季常和广东实验中学副校长蔡骘、广东实验中学副书记朱伯东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活动由曾令鹏主持。 李海东在致辞中表示,“粤教同一堂课·走进广东实验中学”活动推动信息技术运用于建设泛在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构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的智能化学习环境,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研模式,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
活动主要由课例展示、圆桌论坛、点评总结三个环节组成。 在课例展示环节 由广东实验中学化学教师柳先美、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化学教研员尹红分别围绕人教版2019版必修第三章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铁盐和亚铁盐)开展教学。
柳先美结合我国铁矿开发的实际情况,基于某铁矿石中铁元素价态的探究,给予学生充分进行实验探究的机会,培养其实验探究与创新能力。利用数字化实验、智慧课堂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实验结果数字化、可视化,实现学生作业同屏与即时评价。
尹红从模拟印刷电路板的趣味实验(Cu与FeCl3溶液反应)引出氧化还原反应,预测二价铁、三价铁的性质及转化,并组织学生进行检验实验,引导学生设计废液中资源回收利用的工业流程,培养学生认识和运用价类二维模型。 在圆桌论坛环节
圆桌论坛环节由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化学教研员程俊主持,王祖浩、钱扬义、王季常、吴运来、蔡骘五位专家分别围绕“教、学、评”一体化、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实验教育功能的发挥、区域教研、校本教研五个方面进行评课和研讨。王祖浩认为,尹红老师在学生实验和流程设计中较好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评价了学生的经验、视野和思维过程。钱扬义认为柳先美老师在教学中充分融合平板、手持技术和网络平台等信息技术,及时展示和评价实验现象,并培养学生的定量研究和曲线表征的思维。王季常认为,两位老师都重视开展探究活动,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知识误区,而且都落实到解决真实问题。他对尹红老师设计的问题链给予充分肯定。吴运来表示,深圳市作为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和信息技术融合教学的改革实验区,特别重视解读新课标、用好新教材,并制订了中观层面的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教学标准。蔡骘从“双核”——核心知识、核心价值观,“双驱”——新课改、自身发展需求,以及“五新”——新主体、新平台、新课标、新角度、新模式三个方面指出教研方式的革新趋势。 在点评总结环节 王祖浩对进行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变革提出具体建议:一是教学目标要从三维到五维,注重从学科的角度来实现育人功能的最大化;二是设置的教学情境要与核心知识紧密联系,不要流于形式;三是核心知识和核心素养同步平行,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四是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关注知识之间的差异。 程俊表示,本次活动聚焦高中化学新课标新教材实践、高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重要课题,广大中学化学研究工作者和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感受真实的新课改课堂、聆听课堂教学变革的指引,分享教育教学智慧,对广东化学课改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和影响。
本次专题网络教研活动,是省教育研究院、省教育技术中心举办的第24场“粤教同一堂课”网络教研活动。通过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网易新闻、教育PLUS平台、粤教研、央视频5个线上平台直播,即时观看人数和参与在线互动达56.13万人次;截至发稿,累计观看人数达63.87万人次。 目前,“粤教同一堂课”网络教研活动累计观看和参与在线互动已超过1000万人次,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研方式的变革,展示优秀课例,帮助广大教师获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优质的教学资源作出了积极贡献。
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精彩回放
央视频精彩回放
网易新闻广东精彩回放
广东网络广播电视台 教育频道精彩回放
腾讯乐享平台精彩回放
编辑:钟子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