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型:原创 | 来源:520化学网 | 作者/推荐人:黄琦 | 点击量:424587 | 时间:2019年11月22日 15:52:39 |
基于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化学课堂《钠与氧气反应》——广东省乡村骨干教师高端研修项目华南师大高中化学班、广州番禺区教研室联合同课异构活动 2019年11月13日上午,由华南师范大学钱扬义教授牵头的“《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同课异构活动”在广东仲元中学顺利进行。活动邀请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教研员、高中教育部副主任王季常老师以及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教研室陈谦明老师作课堂点评专家来对同课异构课堂进行点评。在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石光院长和钱扬义教授的带领下,2019年广东省乡村骨干教师高端研修项目华南师大高中化学班的全体学员也来到仲元中学参加活动,进行课堂教学展示与观摩。
图1 专家听课 展示本次同课异构课堂的两位老师分为广东仲元中学庄建德老师和汕尾市林伟华中学的华师培训学员刘艳老师,两位老师教学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都以学生中心进行教学,结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用精准科学的语言给我们演绎了两节精彩纷呈、富有启发性的优质课。
图2 庄建德老师授课 庄建德老师的课堂是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展开的。课堂中创设真实而有效的问题情境,通过五个教学环节进行逐步推理,从而学习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进而建立“经验认知——现象认知——数据认知”的物质性质认知模型。在课堂中采用“四重表征”教学策略,在课堂中使用手持技术与多媒体教具结合进行钠与空气反应的探究实验。 庄老师本课最大的亮点是以手持技术为载体进行两个验证实验,实验一:测量反应容器中氧气含量变化以验证金属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实验二则在实验一的基础,进行实验内容的拓展,验证容器中的其他物质(水、二氧化碳)同样会与金属钠发生反应。实验过程屏幕实时展示相应实验数据图,为学生提供直观有效的实验数据,得到了在场专家及学员的一致好评。
图3 学生分析实验曲线
图4 实验曲线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从经验认知、现象认知和数据认知三个方面,将肉眼难以观测的事实可视化,通过同时检测体系中的气体浓度变化,使用数值定量说明反应真相,并且通过“四重表征”,深化钠与氧气反应的实质认知,从宏观、微观、符号和曲线四个层面对钠和氧气的反应进行进阶式的认识,从而形成对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认识,形成认识化学反应的模型。
图5 刘艳老师授课 刘艳老师的课堂以“结构—性质—用途”为主线,贯彻问题解决理念、实验教学理念,在课堂中设置的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对学生循循善诱,结合多媒体投屏演示钠与氧气反应的创新实验,加深学生对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理解。 接下来是专家点评活动,王季常老师和陈谦明老师为学员们带来了精彩又干货满满的点评。
图6 王季常老师点评 王季常老师认为两位老师的课堂优点在于设计严谨,问题层层递进且首尾呼应,注重对学生思维和方法的培养,均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但是,王季常老师指出,课堂应考虑到,高一学生有限的理解能力,应防止内容过多。授课老师存在因讲课内容过多而导致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充分、对问题的猜想不充分等问题,建议对授课内容进行筛选。并且,王季常老师补充道,无论是什么课,上课都要有自己的教学理念,要有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的教学目标、手段等。我们应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作为我们的教学教育目标,建议老师们在课堂上能让学生有更多的表达的机会、思考的机会。王季常老师还指出,要想在教学中渗透“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课堂要在证据推理下构建学生的认知模型,体现从单纯的知识到能力的培养再到核心素养再发展的创新思维,将核心素养真正体现出来。
图7 陈谦明老师点评 陈谦明老师认为庄建德老师的课有三个亮点: 第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着重体现在落实“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例如在宏观层面,用切开前后的金属钠的颜色比较、钠与氧气反应现象的观察来加深学生对此反应的理解。在证据推理方面,使用手持技术得出曲线变化趋势后,对曲线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 第二,在教学中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预测阶段、实验验证阶段、建模阶段等多个教学环节,老师能都让学生参与活动、展示,师生互动融洽,层次深入。 第三,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尤其体现在预测环节,从四个方面激发学生对钠的知识体系的思考。 最后陈谦明老师建议庄建德老师在高潮部分多给学生一些思考、交流的时间,提高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陈谦明老师认为刘老师在课堂中表现出亲和力非常强,与学生的融合度非常高,这对于这位来自汕尾的优秀老师来到广州进行异地接班教学是十分不容易的。并且教学设计线索非常清晰,整节课都能围绕“结构-性质-用途”来进行。 最后,陈谦明老师建议刘艳老师在铝和氧气的实验中,在学生做了铝融化却不滴下的实验后,这里形成了一个认知冲突,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但刘老师在这环节中推进得较快,建议可多停留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
图8 钱扬义教授和石光院长为陈谦明老师颁发聘书
图9 石光院长为庄建德老师颁发聘书
图10 石光院长为刘艳老师颁发证书 通过这次同课异构、专家点评,同课异构两位老师都意识到了自己的课堂优缺点。 其中刘艳老师发表了自己此次活动后的感想:“感谢省培,感谢华师,感谢仲元中学提供了这么大的一个舞台来展示我们的一节课,感谢省实跟岗团队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和很好的建议,特别鸣谢磨课小组(文苑,黄燕,光哥,晓林,杨博)以及文举等人。我们看到的一个简单的地方,可能我们做了很大的努力才能完成。比如铝和氧气的反应实验,我们先去华师实验室试做了,发现根本看不到兜液滴的现象,然后我们一起讨论了很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买得铝箔都是这么薄的,光哥说有想过折叠起来,杨博说横着放,可以看到掉下去的现象,但是实验的时候我都觉得达不到效果,后来想过去买烧烤的铝箔纸,送外卖的金属饭盒,装蛋挞的铝箔······最后,文苑偶遇了一个铝合金的门店,老板送了我们一条废旧的铝合金边框,真的感谢那位老板,让我们的实验达到了我们想要的效果。 说到设计思路方面,我要为钱老师的五线谱打个卡,这真的是非常好用的东西,可以大力的推广,我们也可以回去给我们学校的老师进行推广。五线谱指的是知识线,问题线,活动线,评价线,素养线五条线,五线谱备课结构图主要采用问题解决理念,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首先我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定为三点,金属的化学通性,钠与氧气的反应,铝与氧气的反应,在前面加一个导入,后面加一个总结,在设置三个活动去解决这三个核心问题,学生回忆归纳总结,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活动过程注意方法的选择和恰当及时的评价。 这节课虽然是由我去呈现,但是是集众人的力量研磨出来的。小小遗憾是上课时候还是有一点点小紧张,没有呈现出最佳的效果。 整个备课的过程有点辛苦,但是通过这次,我真的成长了不少。最后谢谢班上同学的关心和照顾。”
图11 石光院长、钱扬义教授与刘艳老师合影留念 其他华师培训学员也在此过程中反省自己的教学,学员们真的收获匪浅。 “通过参加本次的教研活动,我不仅在教学技能方面收获颇丰,而且在对学生进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感悟很深。我们作为奋战在一线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顺应潮流,重视核心素养的落地,同时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蔡淑琪 “技术改变教育。庄老师这节《金属与非金属》优质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在预测钠单质与氧气反应时,利用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探究钠在空气中的变化,学生能根据氧气传感器反馈出来的数据,再以曲线的形式直观在显示出来,发现钠与空气接触后,空气中氧气含量下降,从而知道氧气确实参与反应。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了教学认知方式,以前只能从现象认知,定性检验,现在可以通过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探究方式,进行数字认知,定量验证。可见随着科技发展,教育手段或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科技推动着教育的快速发展。”——程炎涛 “今天讲课的两位老师都有很扎实的教学功底,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引导等方面都各有高招。两节课都是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下既让学生获取了知识,又提升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庄老师的课将手持技术很好的融入到了他的课堂里。这也是我第一次在中学的课堂上见到了手持技术,这是一堂非常好的引导学生真正开展探究的化学课,特别是有手持技术的加入,更是增色不少。这节课也许按中学的要求来说,课堂的知识容量小些,只是探讨了钠与氧气的反应,但却是真正引导学生去如何开展化学科学研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节好课。我想多年以后,学生学过的知识也许会忘记,但这种学科的素养会伴随着他终身。”——陈交 “感触最深的就是两节课都注重学生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两位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采用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实验,进行现场即兴表演,对学生精彩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等手段,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让整个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庄老师发挥多媒体优势,以数字化手持技术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物质的本质。在听课中,我真切感受到运用多媒体教学所达到的绝佳效果。”——吴声亮
图12 老师们听评课 本次广东仲元中学与华南师范大学省培化学班同课异构活动不仅提升了每位学员的教学能力,也促进了华南师范大学与广东仲元中学、广州番禺区教研室的交流,碰撞出新的教学思想。各位专家与老师们的积极参与使得这次活动在喝彩中顺利圆满地结束!
编辑:蓝海航 审稿:钱扬义教授工作室全体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