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型:原创 | 来源:坪山高级中学公众号 | 作者/推荐人:刘欢欢 | 点击量:486865 | 时间:2019年6月19日 9:11:14 |
如何上一堂“研究型公开课”?且听华师教授细致指导 通讯员:刘欢欢 图片:李敏 毛忆新 “什么是‘研究型公开课’?就是将你对课题的理解迁移到一堂课上;如何上好一堂‘研究型公开课’?可以通过‘(1+8)套餐策略’。”
6月12日,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钱扬义通过“华南师范大学——坪山高级中学教师综合发展之科研能力提升”项目,对我校青年教师上好研究型公开课进行了细致指导。 “华南师范大学——坪山高级中学教师综合发展之科研能力提升”项目旨在提升教师的专业教研能力,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在教研之路上立足于学科,以教师的日常工作为出发点来研究解决教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专家们的指导更讲求精细与示范性,为学员教师的研修之路确定了方向。在指导学员进行了省市级课题申报后,项目进入下一阶段——学会上研究型公开课。
在钱教授开始指导之前,我校化学组叶绮文老师作为学员代表发言,她从研究型公开课的定位与方向、研究成果预设、如何准备研究型公开课、她的研究型公开课准备等四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对于研究型公开课的理解。
在充分肯定叶老师的思路之后,钱教授从‘(1+8)套餐策略’的角度对老师们进行了培训。即一堂合格的研究型公开课,应同时具备:原生案与文献综述、教学设计、说课PPT、讲课PPT、学案、测试卷和调查问卷、微课、教学论文这8个要素。
钱扬义教授通过视频、图示、文档等多种生动案例向老师们细致呈现了这8个要素应如何与自己的课题研究相结合,以及如何区分于老师们平常上的公开课。
最后,他强调:“我们要抓好一头一尾,头即引入环节,要提出问题;尾即小结环节,要既包含知识小结,又包含方法小结。微课也应呈现这两处。” 通过此次培训,学员们将投入紧锣密鼓的研究型公开课的准备工作中去,与以往公开课截然不同的要求,使这次公开课成为一项巨大的挑战,也定将更有效提升我校一线教师们的专业教研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