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型:原创 | 来源:化学与教学资源研究所 | 作者/推荐人:GY | 点击量:801016 | 时间:2010年1月15日 0:12:03 |
(钱老师2010年初推荐给我研究生和本网读者阅读)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的发展形势已经完全不同了。但是,我国也面临大量西方发达国家过去从未遇到过的问题,如人口问题、“三农”问题、地区差别、中国崛起与世界的关系等。这就需要我们发挥创造性,不仅注重思想、理论、观念和体制的革新,而且要在科学技术和物质层面上加大创新力度。大学在处理新问题、创新科技这些方面应该起到领军的作用。 说到“大学引领社会”,有人总认为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认为这是党和政府的事,要大学来承担是“超权”。大学的“引领”,当然不是政治领导。其引领作用,首先表现在它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当是未来社会的领袖人物,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其次,大学应当提出领导时代潮流的创新的思想、理论和观念,有助于解决国家前进中的重大问题,引领时代进步潮流;第三,在科学技术上有重大创造发明,能促使科技、经济发生重要变革,能引导、开拓科学走向崭新的前景。教育是面向未来社会的,是为下一代人的,大学不能做到这样的要求,怎么能说是“一流”? 正因为这样,一流大学要求其校长应该是洞察社会问题症结、深谙其诊治纲要的政治家,对社会前途富于想象力与充满前瞻的思想家。这就是我们从本书学到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最主要的道理。国家领导人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但需要在确定校长的使命和职责,在遴选校长中真正贯彻实施。对于争取成为一流大学的校长则需要自觉,尽管很多事情不是他本身所能掌控的,但至少有没有这样一种意识是大学能不能成为“一流”的关键! 《科学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