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型:原创 | 来源:韦新平 | 作者/推荐人:韦新平 | 点击量:809575 | 时间:2012年1月15日 15:31:43 |
实习总结 韦新平 自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我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教育实习,实习的内容包括教学实践、班主任工作及调查研究等。在实习期间收获了丰富的教学和班级管理经验,现做总结如下。 一、关于教学技能的培养: “教师就是一个经验活儿”。这是华附教学处冯丹主任在第一次更实习生见面的会议上所说的一句话,在实习期间我也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就在于积累。实习的前三个星期为见习阶段,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高二年级跟随指导老师王田听化学课,期间也听了很多科组其他两位年轻老师的课。在听课的过程中最大的感触就是资深的教师对化学重点内容的讲解更加细致而有条理,对课堂的控制更加娴熟,时间上的利用也更加充分。这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要想在化学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一年又一年的千锤百炼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国庆长假之后,开始正式进入实习阶段,这个时期已经开始尝试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实战。我上的第一堂课是“可逆反应”。对于第一次授课,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备课期间征询了科组3位老师的意见,对于课堂上所需要演示的实验也进行了很多的尝试,还精心地写了一份详细的教案。在上课之前,王老师先安排我在无人的课室进行试讲,试讲进行得很顺利,流程有条不紊。但是在几天后的正式授课过程中确遇到了很多意向不到的问题:1、课堂比我想象的要热闹的多,学生对实习老师的课感到很兴奋,整个显得闹哄哄的,使我被迫要提高音量,直接导致在后半节课出现声音嘶哑的状况;2、导入环节精心设计的故事居然没讲完就被学生猜出了结果,失去了课前设置悬念的作用,这给我的启发就是,对于聪明的学生要转变教学的方法,并且要考虑到好学生都喜欢做课前预习的习惯,教学的素材一定要广泛的选取;3、在演示实验的时候出现了一处操作错误:把滴管中剩余的溶液挤回了试剂瓶,这给我的启发就是,做演示实验一定要严格地规范自己的每一个操作,以免在实验正确操作上误导学生;4、时间没能控制好,有一些地方上课的节奏太快,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最后留下了大概8分钟的时间只能让学生自己做作业,这给我的启示就是一方面在备课的时候要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另一方面要控制好教学的节奏,多一些跟学生的互动时间就能充分利用了。除此之外,对于重点学校的学生,多准备一些拓展性的知识和习题也能确保课堂教学的时间能够充分利用。 吸取了第一次授课过程中教训,在第二次授课的过程中,一切进展都非常顺利,对重难点知识的把握也比较到位,时间控制得也非常好,圆满地完成了所有的教学任务。 自12月5号至12月25号的三个星期里,我有幸获得了在华附初三年级两个班代课的机会(吴健宇老师请假),期间一共上了近30节课,密集的授课过程在给我提供了非常多的锻炼机会的同时也提高了我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识。初三年级的学生普遍比较活跃,虽然刚刚接触化学,但是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钻研的斗志,有很多的学生都有超前学习的习惯,很多同学都会找我问高中化学的知识。很不幸的是,有些问题真的被他们问住了,因为长期没有接触中学化学的内容,难免出现知识上的盲点。这给我的启发就是:要想胜任中学化学的教学,熟悉教材的同时也要熟练地掌握中学化学的各种题型和解题方法。因此,实习之后我也给自己制定了明确的目标:找一本高考的复习资料,地毯式地把高中知识和解题方法再重温一遍。教学方法、教学创新都是建立在对教材和知识的深入透彻理解的基础上的。 二、关于年轻教师的吃苦精神 无论是实习生还是新入职的年轻教师,摆在面前的第一个考验就是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高二级的办公室里,最忙碌的永远是年轻的老师。第一次接手新课教学,没有多少上讲台的经验,没有多少备课的经验,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各种各样预想不到的问题接踵而来。进度赶不上,内容不会教,实验没做过,等等问题无时不刻困扰着年轻老师。而通常年轻老师都要担任班主任,早起晚归的生活自然少不了:6点起床挤公交,7点赶到班级巡早读,课件一大堆同学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来找班主任,筹备班会课,还要担心住宿生的生活,抓班级管理和纪律,班上值班等等。我的指导老师苏剑文老师给我的印象就是不停地在忙碌,总有做不完事情时时刻刻困扰着他。但是,从苏老师、阮老师的身上我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再忙碌也要学会规划,再辛苦也要学会坚持。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从最低级,最辛苦的位置一步步成长,一步步攀登上来的。 同样,作为实习生,在初三年级代课期间非常辛苦,入冬之后天气很寒冷,华附又不提供实习生的住宿,所以基本上都是早出晚归往返大学城。尤其周三上第一节课的时候,6点不到就得从床上爬起来赶地铁去附中,早餐都顾不上吃就得开始上课了。初三年级化学课排得挺多的,算是两节化学培优课,每周两个班要上10节课,周四的时候一天要排四节课,喉咙都喊哑了,非常辛苦。但是,当我看到学生都在认真地听我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并做笔记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欣慰。对于一个刚走上讲台的年轻老师,看着自己的学生这么努力,那一刻的感触就是: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做老师很多时候不能想着报偿,而应该更多地想到付出,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学生优秀的成绩就是最好不过的回报了。 三、关于人际交往: 实习期间,锻炼自己的教学技能,积累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的同时,学会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同样是我们实习中的必修课。这不仅仅包括与自己指导老师的交往,还应该包括与科组、办公室、实习队乃至其它年级的老师、领导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主动”是我在实习期间最大的收获。作为实习生,我们不能单纯地等着我们的指导老师来安排工作,指导我们,更多地是应该主动地去咨询老师,主动地去承担班级、科组、学校的工作任务,主动地去学习,去锻炼自己。在实习的前半段时间,我表现得并不积极,王老师和苏老师也很少给我安排工作,这样就少了很多跟指导老师沟通工作,交流经验的机会,同样也错过了很多成长、历练自己的机会。认识到自己的这一缺点之后,在实习的后半段,我主动联系自己的老师,提出自己在听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自己对教学的一些思考等等,与王老师探讨,并且更多地争取试讲的机会。与此同时,也更多地参与到班级活动中,争取机会上主题班会课等等。在这一个过程中,我实实在在地学习到了很多有关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的经验,从跟老师的交流过程中掌握了很多他们教学和管理的“独门秘诀”,确实受益匪浅。而主动与实习队其他成员的沟通也同样必不可少,这为我们交流实习经验,分享实习的工作点滴提供了一个很好平台让我们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如果不主动,就错失了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了。而主动与领导的沟通同样非常重要,在临近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阶段,我都会主动地找年级组长要求参与到整理考卷、监考、流程改卷的工作中。尤其是最后的期末考试,虽然我们实习已经结束了,但是还能主动地去承担这些工作,一定可以给学校的领导留下积极的良好的印象。 所以“主动”是我在实习期间学习到很重要的一项素质。 综上所述,华师附中的实习生活让我学会了很多的业务知识,扎实了我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同样也加深了我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虽然实习结束了,但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我相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