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速递 - 我爱你化学网
心灵速递
类型:原创来源:周群力作者/推荐人:周群力点击量:812364时间:2011年12月1日 16:52:08

 

国培助理心得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教学与资源研究所 文/周群力

  国培渐去,想当初,天南地北聚华师。十五日,同窗情,凝聚化学今生。砚湖边上,学术争锋,激起千思绪。汲取营养,故乡培桃育李。

  此去几时回还,齐集华师苑,举杯共叙。白鬓背弓,沧桑日,笑谈黄埔二期。故地重游,多情化学人,教学华章。育人如歌,唱响素质教育。

——题记(《念奴娇·国培有感》该词作者为2011国培化学二班吕自强)

  11月28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2011)中小学骨干教师示范性项目(以下简称“国培”)培训班结业典礼在大学城国际会议厅圆满落幕,我作为高中化学二班的专业课助理,对全程参与此次国培感到无比荣幸。时光如白驹过隙般悄然而逝,15天精彩难忘的培训生活到头来也仅是0.5个月急促而简短的相聚,学员们作为精心培育的“种子”,满载着最前沿、实用的教学理念踌躇满志地踏上了归途。

  而对于像我这种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研究生来说,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除了阅读文献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之外,还需要听专家对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本学科国内外最新进展的讲座,更需要抓住机会到各校观摩课堂教学,了解目前的教学状况。国培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不仅能对骨干教师进行再教育,也满足了我们这类研究生最迫切的需求。总结自己这15天来的助理生涯,我觉得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树立一种意识,锻炼两项能力,建构三维理念。

1. 树立一种意识

  作为国培助理,首先要树立一种服务意识。此次国培由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以下简称“基培院”)和各相关学科所在学院相协调共同负责培训事宜,课程分为通识课与专业课,高中化学班的通识课主要由基培院负责,专业课则由化环学院负责,由此诞生了双班主任制和双助理制。我作为化学二班的助理,是班主任詹清光老师与47位学员之间交流的纽带,也是我院与基培院沟通的桥梁:班主任的任务我要第一时间传达给学员,而学员的要求我也要第一时间帮忙解决。每天调查问卷的发放、回收和统计,专业课的盯班和录像,中学观摩的拍摄和报道等等都是我的常规任务,培训期间也会时不时有一些“非常”任务需要处理,比如一次课间休息,来自山东的于丽老师问我大学城的寄件地址,因为一封重要的EMS邮件需要从烟台寄到她手上,过了几天她又问我为何还未寄到,我记下快递单号并查询,发现邮件两天前就已寄到,但为何迟迟未联系收信人则不得而知,之后我到行政楼要到了快递员的服务热线并联系了他,第二天终于帮老师取回了邮件。于老师很感激我,我也因为能帮到老师而由衷地感到快乐。

  15天里大大小小的事情数不胜数,身心难免感到疲惫,遗憾的是鉴于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有限,没能帮助老师解决所有的问题,但俗话说的好:“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服务意识已经深植内心,若将来还有机会作助理,我想我能做得更好。

2. 锻炼两项能力

2.1 锻炼人际交往能力

  首先,要与上级和专家沟通到位。班主任是助理的直接上司,本次国培,通识课班主任崔世泉老师和专业课班主任詹清光老师有任何新任务都会及时告知我,然后我再去具体实施,但与经验丰富的助理对比后发现,我比较缺乏主动与班主任沟通的意识,这点以后一定要加强,以便于班主任对学员反馈的问题能够及时处理,对于整个培训的顺畅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专家,钱老师给了我们很好的机会与他们近距离接触,我会提前一天通知他们第二天的上课时间和地点,上课前和他们短暂的交流也能使我感受到名师的魅力。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们面对面交流一些学科问题。

  其次,应与培训学员加强交流。高中化学二班的47位国培学员来自辽宁、内蒙古、宁夏、山东、陕西和四川等祖国大江南北的六个省份,他们不是各校从教多年的骨干教师就是各省的教研员,对以后从事教师职业的我来说绝对是一笔宝贵的人脉财富。国培期间,我与老师们相处融洽,平时在路上遇到老师们的时候我会主动与他们打招呼,老师们也会亲切地称呼我“周老师”或“小周”,此外我还与其中部分老师有私下的交流,与他们探讨过生活和培训学习的问题。但培训期间关于学科方面的交流还是少了一些,我想今后我会通过邮件或者加入QQ群的方式与老师们继续保持交流。

  第三,应与同行打好关系。国培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除了我们这样的专业课助理,还有通识课助理、摄影助理以及简报组成员,助理们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才能完成繁杂的后勤工作。此次国培,我与简报组发生了一些摩擦,他们怪罪我们没有及时告知课程的临时调整,而我们之前也并不知道需要通知简报组,这个问题的根源就在于责任的不明确,导致不必要的误会。我觉得以后若还要协办类似的培训,两个学院的班主任和助理应当在培训正式开始前顺畅沟通,明确个人的义务与责任,保障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2.2 锻炼基层工作能力

  助理在国培计划中扮演着冲在最前线、地位最基层的角色,这是一种难得的历练,作为助理的我们应当放下高傲和懒散,作为班主任与学员之间的纽带,传达好班主任的任务,解决学员的合理要求。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做事时刻得兢兢业业、有始有终,不能因为觉得辛苦而半途而废:每天要提前半个小时开好教室大门,调试好上课所需的投影设备、扩音设备以及实验仪器,下课了得及时回收好调查问卷,打扫好卫生,落实完“三关政策”(关窗、关电、关门)后再走。基层工作考验耐心与细心,问题不管大小都得认真对待。

3. 建构三维理念

3.1 专业课程习得知识与技能

  此次国培的专业课程安排相当丰富,既有纳米、超分子、手性分子等化学尖端领域的进展综述,又有国内外化学考试的比较和分析,还有手持技术实验的研究与展示,让我们在中学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又有了一定层次的拔高,“所谓站得高看得远”,用更高深的知识体系和更高效的实施手段来指导教学,必然能使现有的教学状况得到改善。

3.2 中学观摩体会过程与方法

  此次国培安排了学员到广雅中学和执信中学进行观摩听课,分别听取了广雅中学化学科组长、中学化学高级教师陈允任的《铁盐与亚铁盐》实验课、仲元中学特级教师曾国琼的《铁盐与亚铁盐》实验课以及执信中学化学一级教师许文学的《物质检验的实验探究》实验课,其中陈老师和曾老师的课属于同课异构。各位老师通过基于不同观念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活动,学员们听完课后又在钱扬义教授的主持下进行评课和辩课。辩课环节是此次国培观摩活动的一大亮点,在钱老师主持和引导下,学员们逐渐适应了这种新颖的评价方式,两个班的学员围绕公开课中的问题,展开争锋相对的辩驳,这种方式充分调动学员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去认真体会授课的过程与方法,让这些一线教师或教研员们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与讨论。

3.3 通识课程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

  此次国培在丰富的专业课程中又穿插进了一些通识课程,吴颖民教授、王红教授、刘良华教授等学者的课程从教育学、心理学等多角度诠释了教师如何走上幸福之路以及关于教师如何实现专业发展的问题,对培训学员们进行了一场观念的洗礼,从之后进行的调查来看,这些课程对学员们的触动很大,老师普遍觉得收获很大。

  2011年的这场国培是我人生中一次难忘的经历,它让我结识了五湖四海的优秀教师,让我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让我明白了如何实现幸福的教师成长之路,我应当在攻读研究生期间不断鞭策自己,用我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情,去攻克我专业发展道路上的顽石,如果还有机会的话,我愿再与国培结缘,那时我坚信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