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速递 - 我爱你化学网
心灵速递
类型:转载来源:科学网作者/推荐人:钱扬义点击量:815806时间:2011年9月30日 9:35:11

如何测度科学素质?

作者:武夷山,来源:《科学网》钱扬义 推荐,2011-9-30

  在国际上,美国学者米勒的科学素质测试方法流行过多年。我国目前所开展的公众科学素质调查就是以米勒的测试题为蓝本的(比如,“地球绕太阳转还是太阳绕地球转?”是其中的一题)。

  2006年第1期的Science Communication(科学传播)杂志发表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的Dominique Brossard和康奈尔大学的James Shanahan合著的文章,Do they know what they read: Building a scientific literacy measurement instrument based on science media coverage(人们理解自己所阅读的东西吗:根据媒体科学报道构建科学素质的测度工具)。全文可见http://site.iugaza.edu.ps/tissa/files/2010/02/Do_They_Know_What_They_Read.pdf。该文提出了比米勒方法更完善的科学素质测度方法。米勒的测试题是静态的,不变的,不变的好处是,通过历时多次测试可以反映公众的科学素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其缺点是,题目内容可能是公众根本不关心的。该篇论文提出,用媒体上出现频次最高的一些科技词汇来进行测试。测试题一共有31道,前面给出科技术语的定义,后面让参加测试者“补词”。如果他们读懂了定义,补词的正确率就较高。

  中科院研究生院李大光教授对中国公众科学素质调查是最有资格说话者之一,对此问题感兴趣者可阅读他的有关论述。我认为,我国目前的公众科学素质调查有两大问题:

  一是不够联系中国实际。比如,进化论之被接受,在西方基督教国家是很难的,在中国却比较容易。因此,在测试题中包括进化论的内容对于他们是很重要的,对于中国则没有那么重要。另一方面,如果中国的科学素质测试题中丝毫不涉及中医药的内容,我觉得是荒唐的。

  二是在中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太严重。据说,有些地方的政府领导觉得,假定本地公众科学素质调查的结果反映出当地百姓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比较低,那是很丢人的事,于是就要求百姓事先背诵那几十道测试题的答案。这样,测试结果就令人欢欣鼓舞了。但是,这样的测试还有什么意义呢?好比我小时候背下了视力表上1.5视力所对应的8个E字形图标的开口方向分别是“左上右左上下下右” ,那么我明明视力不到1.5,也能测出1.5来。针对中国的这种典型做法,更应采用Dominique Brossard和James Shanahan的方法而不是米勒的方法。至于不同年份测试结果的可比性,我觉得不那么重要。事实上,让百姓做测试题的过程也可以成为科普的过程。新的测试方法,需要根据媒体报道热点不断编制新的题目,那么每次测试也就在普及新的科学知识,有什么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