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型:转载 | 来源:《中国教育报》 | 作者/推荐人:钱扬义 | 点击量:816252 | 时间:2011年9月24日 16:34:12 | |
新时期如何提高高等师范教育质量 ——全国43所师范院校日前齐集新疆师大,研讨交流“强教必先强师” 作者:蒋夫尔 发表时间:2011-09-14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1年9月12日第6版 钱扬义 推荐 2011-9-24
华中师大:研究型教学课程立项 自2007年以来,华中师大先是分四批课程进行研究型教学立项,后又向全校课堂进行全面推广,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改变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推动研究型教学研究创新。 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保障是师资的质量。学校坚持把优秀的师资投入一线教学,规定教授等要为本科生上课。根据华中师大去年的统计,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达到95%。优秀的师资投入本科教学,最直接的效果是本科教学的质量得到重要保证。华中师大学生在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大学生科研项目、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学术竞赛活动中得到导师的有效指导,成绩较为明显。比如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曾获全国一等奖,全国师范生理科教学技能竞赛曾获多个一等奖和最佳优秀组织单位。这些学生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优秀师资的精心投入。学校的高质量、高水平师资建设近年来也取得较为明显的突破,为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教学方面,华中师大已经拥有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教学团队,2位国家级教学名师,5位湖北省教学名师。团队优秀教师全部工作在教学一线。 教学管理是教学质量的又一个重要保证。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是教学工作、人才培养工作乃至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工作。华中师大积极构建更加灵活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比如,华中师大正在积极调研实施完全学分制和全天候排课,拟在合适的时机推行完全学分制和全天候排课制。这两个制度将极大地改变目前的教学方式,学生按照修读学分缴费、毕业,目标更加明确,管理更加清晰,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目标性将大为加强,学习动力将达到极大提高。全天候排课,有些高校已经尝试做了,华中师大也将逐步推广,在有限的教学资源配置下尽力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将教学资源更加合理有效地配置起来,给学生最大的学习空间。 华中师大以“大实践观”努力构建“一体化、分阶段、有层级”的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学生的见习、实习、研习一体化,有层次、分阶段地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努力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高水平、优质稳固的实践教学基地,师范生实行名师导航工程落实师范生的优培优教,努力推动学生实践成才。 在自主科研经费中,华中师大分配一定比例专门用于学生科学研究,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动力。教师的科研成果可以通过教材、讲义、课件等有效方式尽快进入课堂教学一线。推行导师制,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在科学研究实践过程中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科研转化为有效地教学,保证高水平的大学教育质量。 安徽师大:省内高师联盟化发展 教师教育省域合作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和提高质量的迫切需要。2010年9月,在省教育厅支持和指导下,安徽省成立高等学校教师教育合作委员会(简称“教师教育合作委员会”)。教师教育合作委员会是以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参与教师教育的高校自愿缔结的教师教育校际合作组织,安徽师大牵头,省内六所师范院校和其他参与教师教育的本专科学校共同参加,开始了教师教育省域合作及其联盟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成立教师教育合作委员会的目的,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坚持“交流、合作、开放、引领”的理念,构建省域内、校际间合作平台,引领和深化高等院校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实现开放办学、合理布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统筹发展,开展交流、合作与共建,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构建本省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灵活的适应安徽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教师教育体系。 教师教育合作委员会由主席团和秘书处组成,领导机构是该合作委员会的主席团,主席团成员由成员单位党委书记和校(院)长组成。合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各项协作活动,参与制定并实施安徽省教师教育战略发展规划,为高校教师教育创新实践提供指导、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推动高等院校教师教育建设健康发展。通过开展调研、政策研究向省政府、省教育厅提供加强和改进本省教师教育的有关政策建议和咨询报告;促进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在教师教育方面的科学决策,提供政策咨询。 同时,建立专业共建、教师互访、业务交流、资源共享等有效方式和运行机制,共同培育和开放教师教育类的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精品课程;联合开发教师教育核心课程,编写特色教材,共享建设成果;率先改革,大胆创新,做改革创新的示范,努力打造高水平的教师教育的学科、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品牌。制定联合培养计划,逐步实现互认学分,搭建统一开放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互聘教师,组建跨校的教师教育学术团队和教学团队,共建、共享安徽省教师教育信息中心、教育实践基地;联合举办教师专业技能比赛,提高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化水平。积极参与和担任中小学教师、校长继续教育,通过合理分工和布局,逐步形成各自优势与特色,扎实有效地开展适应我省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和校长需要的培训体系,促进教师和校长专业化建设,造就安徽教育家队伍。建立合作委员会联盟网站,联合安徽高教网、安徽教育网、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及有关媒体,及时报道本省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动态,宣传和交流各校教师教育先进经验,提高省域教师教育建设成果共享度,带动全省教师教育的内涵建设。 杭州师大:教学技能训练常态化 教学技能是教师的基本素养,它包括教学基本功和一般的教育教学能力。重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是当今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走向。杭州师大把师范生教学技能达标作为参加教育实习的前置条件,规定教学技能不达标不能参加教育实习,从而强化学生和教师对教学技能的重视程度。师范生教学技能全员达标既是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师范生就业竞争力的一项民生工程。 师范生教学技能全员达标内容包括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说课、模拟上课、板书以及即兴演讲。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在全面提高师范生的教师职业素养,培养高素质中小学教师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杭州师大在推行师范生教学技能全员达标的基础上,注重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认真选拔和培训优秀选手参加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的教学技能竞赛,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学生参与教学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强化师范生的教学技能竞赛,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迅速提升,能在就业中增强竞争力,在工作中终身受益,它既是学校一项极其重要的教学工作,也是落实杭州师大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大学”的具体体现。因此,必须从学校层面入手,全校上下形成合力,团委、学生处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为了切实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竞赛工作落到实处,杭州师大专门成立了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和竞赛专家小组。 为了加强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工作,学校健全激励机制,出台了相应的激励措施,大幅度提高奖励额度,充分调动广大指导老师(尤其是学科教学法老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对于指导学生在省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奖的教师,除了物质奖励外,在当年的教学考核及今后的职称评定中给予倾斜。 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是一件长期的工作,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应将技能训练常态化。杭州师大要求从新手进校就要进行宣传,二年级开始就组织学生参加训练和比赛。为此,每年杭州师大组织两项主要赛事,上半年的教学技能竞赛是针对三年级学生的,下半年的教学技能竞赛则是针对二年级学生的,主要为大三年级参加省、国家级的竞赛奠定基础。同时,杭州师大还要求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增加相应的内容。 近三年杭州师大先后与地方政府合作成立了杭州师范大学东城教育集团、杭州师范大学余杭艺术教育集团和杭州师范大学幼儿教育集团。三大教育集团的成立,为学校师范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即时便利的“全天候”的临床教学基地,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对接”,有利于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的顺利开展和质量保证,能有效提高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和教师职业素养,整体上实现教师教育职前职后的一体化,有助于教师培养质量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