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型:原创 | 来源:黄顺红 | 作者/推荐人:黄顺红 | 点击量:816857 | 时间:2011年9月18日 13:01:16 |
站在孩子的角度学习
2011级学科教学 黄顺红
我家和小强住在一个小区,他妈妈知道我休息在家,带着小强,对我说:“
小强小时候是在老家上学的, 4年级来到这里后学习不适应,还留过级,成绩很不理想。结合他的情况,我想当然的为小强制定了一套“完美”的强化辅导计划,每天10个简单计算题,采取做题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攻克数学基础弱点,一周一次小作文提升孩子语言表达能力。
几天下来,我崩溃了!这孩子连乘法表还不会背,除法不会做,对分数小数是完全没概念。一遍遍的讲解对他和我都是一种折磨,数学这座大山,他还站在山脚原地踏步。“难道小强真是一个笨小孩?”我很不情愿这样想。
正当我思索着新的教学方法时,期待奇迹降临时。小强抬起头,带着那充满疑问的眼神对我说:“老师,数学是谁发明的?你说,如果这个世界要是没有数学,那该多美好呢?”我的心突然抽搐了一下,我突然意识到数学对这个孩子的心灵构成了如此大的负担,他是恐惧,厌恶,抗拒,却无奈,挣扎。我赶紧回答:“如果没有了数学,那我们怎么花钱去买东西呢,生活是离不开数学的啊。”
暂时堵住了小强的疑惑,但我却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作为老师,我们总是在教学手段,方式,手法,甚至语言描述,逻辑结构上精挑细琢,殊不知在本质上,孩子就对学习这个事情产生了怀疑,我们认为一切有意义的事情,在孩子的眼里都显得那么的无用与沉重,他感受不到学习的价值,感受不到学习给他生活带来的改变,那一切又一切的教学与辅导都是徒劳的。
翻开小强的作文本,他写了篇《给爸爸妈妈的话》,他写道:“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工作很辛苦,也知道你们想让我考上大学。可是你们知道我每天有多累吗?你们知道我每天做题做到手都痛了吗?”
看到这里,我充满了自责,我以为那10个计算题只是一项轻松的功课,没想到他却做到了手都痛,做到身心疲惫。很多时候我们老师觉得是简单的东西,在孩子的程度上却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了”。因此教学当中,我们要协同孩子的承受能力,盲目的增加负担只会适得其反。
学习是痛苦的,但每天下午去游泳的时刻却是欢乐无比的。小强告诉我,他学游泳学的可快了,几天就学会,看着他在游泳池里开心,微笑,放松,愉快的游来游去,我这才找到一个真正属于还在童年孩子的表情。回想起自己从高中到现在学游泳还没学会,真是自惭形秽啊!在游泳领域小强不也成了一个聪明的小孩吗?
也许笨和聪明只是标准不同而已,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值得骄傲和让人崇拜的小天地,作为老师的我们往往忽略了他们心灵的感受和需求,把痛苦无情的一次次强加在他们的身上,用我们的期许,希望绑架了孩子童年的快乐,用我们的思维,固守的理念剥脱了孩子享受学习的可能。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学习,我们应该学会停下脚步,跟在孩子后面,用孩子的眼光看待生活,用孩子的语言讨论学习的必要性,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培养兴趣,挖掘优点,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让他们清楚自己的优势勇敢自信的面对生活,这比讲解知识本身更重要。
小强是个未完的案例,我将悉心守候他每一天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