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型:原创 | 来源:化学与教学资源研究所 | 作者/推荐人:admin | 点击量:816881 | 时间:2011年9月8日 22:12:15 |
六中听课初体验
2010级研究生 谢 敏
9月7号,应六中曾老师的邀请,有幸和广州市教研室的老师一起见识六中老师的课堂风采。作为实习的开篇之旅,想为这次六中之行写点个人的感受,与同行交流学习。
高一,《从实验学化学》之蒸馏&分液 邝老师
1.理解学生心理特点,克服无意注意的消极作用:由于是实验课,想让学生对分液漏斗有感性认识,所以为每两个学生准备了一套实验仪器,但这一实验素材只为后半节课服务的。刚上课,发现学生均对实验仪器非常感兴趣,这势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老师在上课前就对实验器材的准备目的做了解释,消除了学生的“困惑”后,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到自己的讲解中。
2.提纲式问题指导阅读,指导阅读:高一是初中与高中学习的过渡期,掌握学习方法比传授知识本身更为重要,所以邝老师在授课的同时指导学生正确阅读教材,提高阅读效率。
3.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避免理解误区:蒸馏中的液体于可溶性固体的分离和蒸发容易让学生混淆,从各自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目的进行分析,消除疑惑。最后提出两个问题检验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1)水中混有少量的食盐用什么方法将其除去;(2)食盐中混有少量水用什么方法除去?这两个问题看似浅显,却易混淆
高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盖斯定律》 曾老师
1.概念学习重在理解,对知识有自己的理解:对盖斯定律定义的解释,除了书上的公式推导法,曾老师分享了自己对此概念的理解:每种物质都有能量,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能量,生成物总能量与反应物总能量之间的焓变就成为了定值,虽从反应物到生成物的途径有很多,不管多少步骤,最终焓变总是一定的。当然书上也有解释,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容易理解的方式。
2.注重图示法,帮助学生理解:在解决金刚石和石墨谁稳定的问题,采用了图示法,让学生比较金刚石与石墨能量的高低,从而比较其稳定性,一目了然。(具体情况省略)
3.注重规范作答:有些非客观题,曾老师鼓励学生在堂上把自己的解答说出来,这里有两点好处,强调作答的规范性,第二点,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其实也是整理思路的过程,是一种内化。
4.适时给学生搭桥:盖斯定律是难点知识,学生对盖斯定律应用中将用到方程式加减法,如果硬塞给学生肯定不行,因此曾老师补充了部分方程式可以相加减的知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盖斯定律的方程式加减法计算反应焓变。
5.多一点鼓励,多一点信心:学生主动回答问题,老师带动学生给予掌声,不仅调动了课堂的气氛,给学生肯定,也暗示着其他的学生可以效仿。
高三:专题四: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鲁老师
1.寻找掌握同类知识的思维方法是关键: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方法,鲁老师教会学生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思维方法(1)分类,属于哪一类物质,寻找其通性;(2)价态可变性,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去理解不同价态的物质性质的不同;(3)稳定性;(4)与工业生产相联系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侧重点不同: 可以看出该班级起点较高,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鲁老师会对物质的物理性质或者方程式书写稍微弱化,更强调学生对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如对二氧化硫通入不同量的碱产物不同的原因,教师一般的处理方法只会单纯采用类比的方法去解释它,如联系二氧化碳。而鲁老师除了用类比方法外,采用了电离平衡的角度进行解释,彻底消除学生的疑惑
4.元素化学学习中渗透 STSE思想:如Hg +S =HgS,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外,鲁老师提到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当水银不小心洒在地上,可以用硫磺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