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速递 - 我爱你化学网
心灵速递
类型:原创来源:化学与教学资源研究所作者/推荐人:admin点击量:816866时间:2011年8月30日 15:28:15
 

华师附中听课感悟

2009级研究生廖伟梁  2011-8-27

华师附中听课正式开始于83日,昨天听了最后一节课。4个星期的时间,大概听了45节课的样子。几乎所有的课都集中在上午,每天7点起床,赶地铁。到了附中,看到每个老师忙碌的样子,我轻轻的推开门,没有打扰,坐在郭老师旁边的位子,计划着今天可以听谁的课。坐在高三的教室里,享受着不同老师的不同教授风格,我陶醉其中。今天终于闲下心来,把这么多天的听课感悟用文字记录下来,期盼可以为自己以后的教学留下一笔财富!

一、一样的内容,不一样的风格

华附高三的复习从元素化合物开始,最先进行的卤素元素的复习,而后是氧族元素、氮族元素和碳族元素,这便是整个暑假的复习范围。9个班级,3个老师:郭飞红老师、刘秀苑老师和蔡伟老师,虽是一样的复习内容,看似一样的讲授,但是却风格迥异。

1、郭老师教学风格及感悟

郭老师的复习思路:类别角度(酸碱盐氧化物等)→价态意识(氧化性还原性等)→特性(特殊气味特殊反应等)。

郭老师的课,总是会与众不同。刘蔡两位老师都是从卤素开始复习,但她却偏从氧族元素开始复习,问其原因,她总是笑而不答。究其原因,我想是根据备考指南的的编排顺序考虑的。

郭老师的课,总是散发着轻松愉快的气氛。听她的课,你用担心会听得没劲,她的语言虽然偏小声,但是却是高低起伏、抑扬顿挫,加上手势语言的灵活配合,使得她的讲课生动形象,惟妙惟肖。不仅如此,她还极其善用幽默的表现手法,使得课堂焕发出不一样的生机。她的口头禅是:“把┄给收拾”。以下摘录了部分她在课堂上的经典语录:

HClO非常希望自己的化合价降低(讲解“HClO具有强氧化性”)

◆ 硫酸根(SO42-)中的一个氧元素有一天生病了,被一个硫离子(S2-)取代了,因而变成了硫代硫酸根(S2O32-)(讲解“硫代硫酸根(S2O32-)中的硫元素一个为-2价,一个为+6价)

◆ 实验室制备氯气(Cl2)时,会混有氯化氢(HCl)杂质气体,可以用氢氧化钠(NaOH)来吸收吗?不能,因为NaOH不仅会HCl吸收,同时也会产物Cl2也一起吸收。老师:你对医生说头疼,医生说把脑袋割掉!学生:哈哈大笑

HF本来就很愿意在一起,因此就很难拆开;HI本来就很不愿意在一起,因此就很容易拆开。(讲解“HFHI稳定性的强弱对比”)

◆ 氯化铵固体(NH4Cl)受热分解可以得到氨气(NH3)和氯气(HCl)吗?在冷的试管中,NH3HCl能高高兴兴地一起往前走吗?他们可以“和平共处”吗?那是不行地!

◆ 碳族元素最外层是4个电子,他们得电子要得4个,要求是比较奢侈的!那怎么办呢?得又得不到,失又没办法失去,那只能共用了!(讲解“讲解碳族元素大部分是以共价键的形式结合)

◆ 碳酸氢钠(NaHC03)和碳酸钠(Na2C03)哪个和盐酸反应更快?Na2C03要找到两个H+才开始冒泡

◆碳酸氢钠(NaHC03)和氢氧化钠(NaOH)会反应吗?那是可以的!因为OH-最喜欢的搭档就是H+了!

感悟:化学有很多知识点都是比较抽象的,像什么原子分子,电子排布等等,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凭空想象,如何能够深入浅出,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去给学生描述,这并不是一件易事!郭老师的过人之处在于善于运用打比方、拟人、类比等手法把这些知识点的讲解变得形象生动!这既可以使得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又可以让学生轻易地记住这些知识点,正所谓一举两得!

2、蔡老师教学风格及感悟

蔡老师是一位拥有多年高三教学经验的老师。他的复习思路基本依据“学案”的顺序,从每一族电子层结构出发,引出可能的化合价,然后挑出一些具有代表的物质,依次复习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备等。

他具有丰富的知识面和完善的知识体系,总是可以借助配位化学、价层电子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等知识让课堂增加深度,也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如:含有铜离子(Cu 2+)的溶液为什么呈蓝色呢?并不是Cu 2+本身呈蓝色,而是因为的Cu(H20)2+呈蓝色,涉及反应:Cu 2++H20══Cu(H20)2+。为什么氯化铜(CuCl2)溶液呈蓝绿色呢?这是因为:

他对重点难点考点的把握常是化学课组津津乐道的话题!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经常穿插历年考点!也正因为此,在课堂上,他的语速稍快,常常不会留下更多的时间让你去思考。

感悟:(1)宽广的知识面可以使教学游刃有余。在进行中学化学教学时,如果可以很好的掌握大学无机、物化、配位等高等化学知识,对于教学是很帮助的!可以使得教学的高度和深度得到提升。(2)教学的逻辑性对教学效果很有帮助。教学是知识点简单的堆砌,还是一环扣一环的重重深入呢?如果一堂课,可以做到环环相扣,逻辑性极强,那这必定是一门好课!

3、刘老师教学风格及感悟

刘老师复习的思路是:结构类别价态特性,和郭老师大致一样!

刘老师是第一次带高三的化学。虽然她的课堂没有郭老师那么的有趣,也没有蔡老师那么地有深度和逻辑,但是她的课也有许多鲜明的特色,比如,刘老师语气高低起伏,富有变化,利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利用对比的思想,如NaHCO3NaHSO3Cl2+H2OCl2+NaOH

另外,刘老师为了可以让自己的课上得更好,故意把自己所带的三个班的课时推迟一节,因为这样,她每次备课前,就可以去听听郭蔡两位老师的课。她总是那么地耐心,尽管很多时候她没有课,但是她还是会去办公室,目的就是为了听两位老师的课。所以很多时候,我都是和师姐一去听课。不仅如此,师姐经常去和蔡郭两位老师讨论,借鉴别人的经验和长处!

感悟:一个在职老师也需要不断地充电和学习,努力谦虚地请教有经验的老师,这是老师们不想被淘汰的办法!

二、三位老师对同一知识点内容的讲解对比例析

元素化合物知识涉及到两种非常特殊的反应:归中反应和歧化反应。归中反应:指同种元素的不同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那种元素的化合价向中间靠拢。

歧化反应:在反应中,若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发生在同一分子内部处于同一氧化态的元素上,使该元素的原子(或离子)一部分被氧化,另一部分被还原。这种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称为歧化反应。在讲解“归中反应”的过程中,三位老师的教学手法略有不同:

 

个人觉得,第三种方法是最好的!因为这种方法不仅借用了数学中的数轴来形象地表示化合价的升降!也可以让学生轻易地记住这句口诀:只靠近不交叉,因为文字加上图形的记忆是最牢固的!

三、收获

一个月的听课经历,感觉收获了很多!大概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四点收获:

1、对知识的熟练程度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2、思维的逻辑性系统性是上好一堂课的有利工具;

3、轻松的语言风格是课堂的润滑剂;

4、虚心好学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