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型:原创 | 来源:化学与教学资源研究所 | 作者/推荐人:admin | 点击量:816815 | 时间:2011年3月11日 18:19:38 |
作者:李娟 2011-3-11
在新课程实施后,强力推荐合作学习,但是,我们的合作学习太过局限和标准化。难道真的只有那种共同任务驱动,依据各个学生特点明确分工,交流讨论,总结归纳的固定模式才是合作学习,而这种学习有一定能体现出合作学习的价值么? 这种学习模式的源头来源于美国,具体来说来源于美国的商业和科技方面。在一个项目中,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例如企划部、创意部、研发部、市场开发部、海外推广部等等,才能真正实现产品的热销,从而利益最大化。对于科技,由于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以几何速度增长,并且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局限,但是知识却越加交流融合,例如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软硬件的开发等等,都需要各个专家群策群力,以此为基准迁移,就是现代新课改流行的合作学习模式。 一旦确定了具体模式,最常见的误区就是流于形式。很多课堂采取小组合作形式教学,结果看似热闹非凡,实则是无效化的、低效率的。举个例子:一堂课中每次教学生回答问题时,总是有个学生最先高高的举起手,然后当教师让其回答时完全不知问的是什么。当课下问他为什么明明不知道答案还要拼命举手时,孩子竟然说:“我们是小组合作,我的分工就是举手。”这种情况完全没有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反倒更能让他逃避学习,反正他就是举手的其他什么都不用管。这种合作,不仅无用,反倒有害,给很多学生提供避风港,可以充分实现他们的学习惰性。 那么合作学习究竟是什么?首先明确它只是一种形式,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而已。它并不是只有一种方法,就某个问题,我们两个讨论达成共识是合作学习,还保持各自的观点也是,各个观点加以深化还是合作学习,可以有共同的目标也可以没有,可以有明确的分工,也可以没有,只要能够产生思想的碰撞就是一种合作。就这种意义来说,它的应用不局限在教学内容。但是,像之前所说的那种固定模式的合作学习,就只有一定的教学内容适宜了。对于我们化学教学来说,就有很多系统知识的学习用单纯的传授法就能实现良好的效果,而对于一些实验探究特别是大型综合实验的探究就适宜采用合作学习。例如在课前让每个学生搜集或设计实验。在课堂上让各个小组之间讨论,找出各种认为最佳方案进行实验,在实验中有的同学称量、取试剂,有的同学安装仪器,有的盯紧温度并搅拌,有的观察现象和记录,最后将各组实验现象和结果展示,在共同讨论各方案优缺点并找出最佳方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