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速递
类型:原创来源:化学与教学资源研究所作者/推荐人:LWL点击量:769347时间:2010年9月16日 22:48:12
 

直接的思维有利于原始创新

学者彭思龙 发表于 2010-8-22 17:21:05钱扬义推荐2010-9-16

从事科学研究也有十多年了,一直在科研的路上挣扎徘徊,垃圾文章发表了一大堆,直到前两年,才发现原来用的科研方法不正确,正确的方法是:围绕问题,直接思考。

  原来博士期间是研究一种时髦的工具的理论及其应用,结果导致毕业之后的十年一直在从事所谓工具的研究,而没有真正解决一个问题,只是做了一些可有可无的逻辑上的自然结果。有这样研究经历的人也有不少,也有原因的:

  首先,当在一个工具时髦的时候,论文容易发表,基金容易通过,名声容易获得,一般是舍不得放弃这样的领域,总会沿着之前的路继续前进甚至保持一生。

其次,一个人在学术界总会被打上烙印,说是做什么什么研究的,也就被锁定在某个小圈子里。中国的学术和世界的学术一样,学术的发展离不开圈子。人一旦在某个圈子里,就容易形成对圈子的依赖性,不敢轻易的走出来。因为一旦走出来,就有可能失去发展的空间,需要冒较大的风险。

十年一瞬间就过去了,直到某一天,回头看看自己的科研成果,除了不起眼的论文数目,没有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工作。顿时一身冷汗,难道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难道等到60岁退休的时候还让自己有这样的感觉?到底我的学术出了什么问题?想了好久,总结出一个结论,我始终在抱着方法或者工具在探讨,始终没有接近实际的需求或者真正的问题。脱离问题讨论工具怎么可能有本质的观点呢?

 

从那之后,开始从事一些应用课题研究,而且这些应用课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解决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原来认为已经丰富并且饱满的理论和工具变得非常的苍白无力,现实中有太多不能一下子解决的问题。在研究实际问题的过程也犯过各种错误,其中一个错误就是试图用现有的方法直接解决,当遍历了所有的方法之后才发现,基本上没用。可是,大量的时间浪费了。后来就从一系列的试验中总结得到一个基本规律,那就是,忘掉那些论文,忘掉那些方法,直接面对问题,直接从基本的原理出发寻求解决方案,结果还得到了不少好的结果。其中,有的结果是揭示了我们使用了几十年的工具中有本质的缺陷。当然,中间也犯过一些小的问题,那就是,直接思考得到的方法有时候会和现有的某些方法重叠,但是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的脑袋,没有绝对的重复。最近,在做一个比较复杂的课题,没有先例可循,那这种只面对问题,就变得更加重要。学生们都喜欢读论文,试图从论文上找到思想启发,然后解决现有的问题,我倒是希望他们能够早点意识到,在积累了一定多的专业基础之后,独立的直接的思考问题就是本质的,根本不用管别人已经做到了什么程度,只要所面对的问题还没有被真正的解决,就应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

 由此想到了梁漱溟说过的一句话:很多书和道理,根本就不需要过度解读,就应该用最简单的,最直接的方法去解读,否则,得到的可能不是真正的本质。做科研应该也是一样的,学术本来就不应该这么复杂,就应该是从基本的科学原理出发,忘掉形形色色的花招,直接思考。现在的科学学科划分过细,学科间壁垒比较高,导致很多领域的科学思想不能互通,而很多实际问题并不是一个学科就能够解决的,因此,直接从实际问题本身入手,抛开学科的界限,抛开个人的好恶,也许就能够得到不错的成果。当然,玩弄学术游戏可能会在短时间获得效益,但是从科学的历史上来看,只有面对客观的问题才有生命力,也才是科学本来的面目。

后记:在改变了方法之后,获益良多。论文的档次上去了,产品出了一些,基金也上了档次。本文也算是对过度信息量是原始创新的敌人一文的留言者的回复。当然,只是个人粗浅的体会,希望各位老师提建议。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times.com.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5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