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型:原创 | 来源:520化学网 | 作者/推荐人:陈德成 | 点击量:265118 | 时间:2021年11月3日 16:25:32 |
U-G-S群英同议课,专家讲座助成长——华南师大钱扬义教授团队受邀参加广州市天河区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初三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研会
前言
2021年10月22日,华南师范大学化学教学与资源研究所的钱扬义教授及其团队应邀出席在研究生实习基地学校-广州奥林匹克学校举行的2021学年上学期第8周广州市天河区初三化学教研活动。活动主要分为两部分:化学同课异构公开课以及由钱扬义教授主讲的主题讲座。
图1 天河区教研活动邀请函
本次大型教研活动主要融合如下三种模式: 1、U-G-S模式 即师范大学(University,华南师范大学)-地方政府(Government,天河区教师发展中心)-中学(School,广州奥林匹克学校初中部)的多方融合的教研方式。 2、职后教师-职前师范生同课异构一体化 即联合在职教师与师范专业的研究生进行同课异构的深度探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以实现共同进步。 3、课堂教学实践与理论讲座辅导相融合 即先进行教学实践公开课,再针对如何用好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开展一次辅导性的理论讲座。 天河区教研员冯熙妍老师主持本次公开课评课活动以及讲座活动。本次活动形式为线上线下混合式(即创先泰克线上直播+广州奥林匹克学校线下录播室),线下参与本次活动的人员有广州市天河区兼职教研员、各校备课组长、核心组中心组教师和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钱扬义教授研究团队,线上参与本次活动的人员有天河区其余全体化学教师。
图2 教研员冯熙妍老师主持
图3 钱扬义教授与现场老师的合影
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1、钱扬义教授研究生陈可清授课 在钱扬义教授团队和广州奥林匹克学校初中化学科组们的悉心指导下,研究生陈可清,也是现阶段广州奥林匹克学校初中化学学科的实习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淡定自然的教姿,她的语言幽默凝练,板书简洁明了,为大家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建模公开课。
图4 钱扬义教授研究生陈可清开展手持技术实验课
在实验设计中,她引入了钱扬义教授工作室的研究成果——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创新装置,并借此开展了定量科学探究实验和科学建模活动。研究生陈可清通过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相对湿度传感器,定量测量乙醇燃烧前后三颈烧瓶内二氧化碳含量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情况。通过结合现象证据和数据证据,进而获得更加可靠的实验结论:乙醇燃烧确实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辅助推理获得乙醇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的结论。 本节课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实验进行了有效融合,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的运用让证据更加充分,结论更加可靠,体现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图5 手持技术实验曲线表征结果
图6 研究生陈可清课堂剪影组图
2、广州奥林匹克学校陈莉丽老师授课 陈莉丽老师的录播课堂也同样精彩。结合自己积累了4年的授课经验,她的录播课堂问题引导性强,以问题链的形式贯穿整体教学环节,突出展示融合宏观-微观思维在“水的组成”课例中的作用。
图7 陈莉丽老师进行实验 (图片来源于陈莉丽录播视频截图)
图8 陈莉丽老师与学生互动现场 (图片来源于陈莉丽录播视频截图)
3、教学研讨环节 课程结束后,钱扬义教授研究生陈可清与陈莉丽老师在会场分享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在教学设计方面,研究生陈可清注重学生科学建模思维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基于“水的组成”和“乙醇的组成”构建出研究纯净物元素组成的一般思路模型。而陈莉丽老师注重发展学生宏微思维,从分子和原子的观点了解电解水的过程。 而后是东莞寮步中学的彭盛校长和中山纪念中学的刘庆丰老师进行评课发言,他们对两节公开课进行了点评,并对两位老师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
图9 东莞寮步中学彭盛校长发言
图10 中山纪念中学刘庆丰老师发言
最后是钱扬义教授的点评。首先,钱扬义教授对研究生陈可清的课堂进行背景补充说明,认为该节课注重学生建模思维的发展,对该节课的教学设计给予充分的肯定,接着点评陈莉丽老师的课堂,认为该课堂注重 “双基”教学,并努力往着发展学生思维层面而奋斗。
图11 钱扬义教授点评
4、总结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研究生陈可清利用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装置,成功实现了在“定性探究”基础上融合“定量探究”的有效创新。陈莉丽老师则凭借自己较为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融合宏观和微观视角带领学生认识“水的组成”,非常完整并富有创造性地完成了本节教学任务。
理论讲座辅导活动
总结完毕之后,钱扬义教师随即便开展了主题为《手持技术实验创新案例及其教学应用——以3个初中科学探究实验为例》的讲座。
图12 钱扬义教授开展精彩讲座
在讲座中,钱扬义教授首先基于威尼尔传感器介绍了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并结合四个中学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案例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实验的有效融合路径,再利用中考题说明学生数据分析思维的培养极其重要,最后谈到23年研究历程的一些心得体会:技术改变教育,教育改变人生。
图13 钱扬义教授介绍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传感器
图14 钱扬义教授心得分享
钱扬义教授的讲座让在座的各位老师深受启发,明确如何更好地融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最后,冯熙妍老师也感谢了钱扬义教授团队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活动最终顺利落下帷幕。
最新教学资源分享
1、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培训教材 《手持技术数字化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理论构建与教学实践》一书系统梳理了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22年发展脉络及研究成果,创立了系统化的“实验开发、实验教学、实验应用”的教学理论,并通过大量的实践,归纳出相应的开发策略与教学应用模式,以指导教育教学、教研、培训等实践活动。为适应信息时代下教学方式的变革,响应新形态立体教材建设,钱教授将多年的研究成果开发成中国大学慕课“化学教学论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切实解决“中学教师不会用、师范院校匮乏、实验慕课存在缺口”的应用与推广问题。可与中国大学慕课“化学教学论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配套使用。欢迎大家扫码购买。
图15 《新型实验22年的探索:手持技术数字化化学实验教学理论的创立与实践》封面
图16 《新型实验22年的探索:手持技术数字化化学实验教学理论的创立与实践》购买二维码
2、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慕课(公益慕课)
“省级在线一流课程”——《化学教学论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慕课由钱扬义教授主持,旨在全面解剖分析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的开发设计、教学应用与论文凝练等内容,提供丰富实验案例资源与实用论文写作指导,帮助各位化学教师成为教育信息化时代下的创新型人才。欢迎大家扫码加入。
图17 第五期慕课海报
图18 扫描二维码参与慕课学习
3、上好公开课的培训教材 钱扬义教授的公开课“1+8”套餐深度教研培训模式被评选为“国培计划”优秀培训实践案例。为了能让多年来的研究成果高度凝练并作更好的推广,钱扬义教授将“研、教、学、训、广”进行一体化,将案例与课例联系起来,推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8”套餐——深度教研的理论与实践》培训教材。欢迎大家扫码购买。
图19 《“1+8”套餐——深度教研的理论与实践》封面
图20 《“1+8”套餐——深度教研的理论与实践》购买葵花码
|